在甘肅慶陽,香包俗稱“絀絀”或“耍活”。這項起源于公元前2300余年的古老技藝,承載著端午贈香包祛邪納福的傳統(tǒng)習俗。2006年,慶陽香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名錄。如今,這枚小小的慶陽香包不僅連接著千年的文化根脈,更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浪潮中煥發(fā)新生。

5月27日下午4點,在甘肅慶陽西峰區(qū)錦繡坊文化產(chǎn)業(yè)街的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,繡娘楚晨準時開啟了“隴姐優(yōu)品集市端午專場”的首場直播。中國經(jīng)濟網(wǎng)記者魏金金/攝
近年,老手藝變身國潮單品。有別于其他香包,慶陽香包以其古拙質(zhì)樸、富有原始文化遺存成為年輕人眼里的“香餑餑”,一些含有中藥香料的香包更是成為不少人的搭配新寵。端午臨近,慶陽香包迎來了訂單高峰,五色繩手鏈、龍舟粽子香囊掛件、中草藥十二生肖掛件等成為直播間的爆款。
一針一線繡出美好生活
劉蘭芳是慶陽香包繡制省級代表性傳承人,也是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兼設計總監(jiān)。8歲起,劉蘭芳就跟著外婆與母親學習香包繡制,這位與香包相伴半世紀的傳承人,如今將指尖技藝轉(zhuǎn)化為“致富密碼”。她創(chuàng)新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工坊+互聯(lián)網(wǎng)”模式,累計帶動2萬名婦女就業(yè),多數(shù)繡娘月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。
“我們這邊有很多70后、80后、90后,很多是二、三十歲的年輕小姑娘,有一些是成家的或是有孩子的媽媽們,還有一部分是殘疾人。我希望通過我們這個平臺,既可以幫助她們掌握一門手藝,也可以幫助她們增加一份收入,‘繡’出女性的尊嚴與幸福。”工坊里,聾啞繡娘康藏的故事尤為動人:在劉蘭芳的悉心指導下,她13年潛心學藝,不僅練就了精湛的手藝,更收獲了美滿的家庭。

在慶陽岐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,繡娘們正在趕制端午香包 中國經(jīng)濟網(wǎng)記者魏金金/攝
在劉蘭芳眼里,這些平凡的繡娘,或許沒有很高的學歷,沒有光鮮亮麗的職業(yè),但大家用雙手一針一線繡出美麗的香包,傳遞出了她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身邊人的祝福。一些留守婦女,在默默顧家的同時,利用空閑時間制作香包。這些香包在給她們帶來經(jīng)濟收入的同時,也讓她們在生活中找到更大的價值與意義。
“每天在店里看到很多人專程來買我們制作的香包,他們臉上洋溢出的那種滿足喜悅的表情讓我感覺很幸福,我覺得我們工坊的繡娘們真的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。”劉蘭芳如是說。
新生代的新“秀”法
近年來,借助小紅書、抖音、快手、京東、淘寶等平臺的營銷傳播,慶陽香包越來越火,其獨特的拙樸之美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發(fā)現(xiàn)。劉蘭芳說,目前公司80%的市場訂單源于線上。為了讓慶陽香包更好融入當下生活,她設計出了家居飾品、香包抱枕、香包窗簾扣、汽車掛件、香囊等各式各樣的物件,用于滿足不同生活場景的需求。

劉蘭芳(左一)正在和繡娘探討香包針法和配色 中國經(jīng)濟網(wǎng)記者魏金金/攝
從影視劇妝造到連鎖餐廳周邊,從文化機構(gòu)到超市便利店,慶陽香包的功能場景早已不再局限于過往?!拔覀儾环艞壢魏慰梢詫崿F(xiàn)非遺跨界融合的機會。”劉蘭芳告訴記者,今年“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(jié)”期間,她們主推“蛇”元素的首飾類、包類周邊,就是希望小姑娘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香包穿戴在身上。
如今,劉蘭芳的女兒張煜瑤、兒子張煜琛相繼加入到慶陽香包的傳承中來,一些有平面設計專業(yè)背景的大學生因為熱愛也陸續(xù)加入進來。年輕血液的注入,注定將為非遺發(fā)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。
“慶陽香包上每一針每一線都藏著老祖宗的智慧,這些香包記錄著我們慶陽的風土人情和美好祈愿。以前我們守著老傳統(tǒng),香包很難走進市場,現(xiàn)在我們學配色、學創(chuàng)新,還帶著大家玩新媒體,各種實用新品讓傳統(tǒng)香包‘穿’上了潮流新衣?!睆堨犀幷劦馈?/p>
寄望飄香海外
如今,越來越多外國友人愛上中國非遺。中國非遺本身承載的東方美學與古老民族智慧,讓他們?yōu)橹@艷與癡迷。俗話說“有圖必有意,有意必吉祥”,至今仍保留多神崇拜和原始圖騰文化的慶陽香包也不例外。
2024年底,劉蘭芳制作的慶陽香包在中法文化美食節(jié)期間大放異彩,當?shù)厝藢c陽香包的精美設計和深厚文化內(nèi)涵贊不絕口。此前,為讓慶陽香包走向世界,劉蘭芳先后赴美國、意大利、埃及等地推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。劉蘭芳表示,近幾年,“蘭芳香包”接到了一些海外訂單,多是為法國、德國做一些民俗與時尚相結(jié)合的產(chǎn)品設計。她們一直都在關(guān)注海外文創(chuàng)發(fā)展動向和色彩偏好,明年準備參加廣交會,向更多海外展商推介慶陽香包。
“以前,每當創(chuàng)作出一件受市場青睞的作品時,我總會欣喜不已,甚至為這份成就感到自豪。如今我深知,真正了不起的是我們的老祖先。在物質(zhì)匱乏的年代,他們依然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,將對后輩的深深祝福一針一線繡入香包。正是這份代代相傳的匠心與信念,鑄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。”在劉蘭芳看來,香包的“香”不僅源于其內(nèi)含中草藥的芬芳,更因其每一針都寄托著對美好生活的祈愿。她希望未來慶陽香包可以走得更遠,讓它的“香”感染更多的人。(中國經(jīng)濟網(wǎng)記者 魏金金)